雄安新区新发现古遗址44处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丽)日前,记者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全面完成了河北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200平方公里考古调查工作,共发现和确认各类文化遗存79处,其中新发现44处,并科学地进行分类分级,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依据。
据介绍,2018年重点工作是雄安新区2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进一步文物勘察,并将同时开展部分遗址的考古发掘或试掘。南阳遗址考古工作将继续推进,继续调查勘探,并适度开展考古发掘,寻求探索南阳城址完整的功能布局。雄安新区另一处重要国保单位新石器时代任丘三各庄遗址考古工作也将有序展开,以上各项工作计划编制已初步完成。
今天上午9时许,《法制晚报》记者一行来到了容城县晾马台镇南阳村村南700米处南阳遗址发掘现场。
记者看到,发掘现场搭建了一个文物防护棚,长46米,宽10米。棚子下面是一个南阳遗址城墙基槽剖面探沟,该遗址南墙横断面南北宽22米,残留的夯土到基槽底面深1.45米。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张晓峥介绍,之所以搭建防护棚是因为怕下雨、刮风或者阳光直射对发掘现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接下来要把这些绳纹残砖、烧结窑壁块带回工作站,进行数字的统计和分类。”张晓峥告诉记者,10多个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8小时,在现场进行城墙基槽解剖工作,主要看基槽剖面形状、夯层构筑方式和基槽大致年代,“目前来看该遗址下限年代为汉代。”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了解到,雄安新区设立后,按照省文物局安排,该研究所迅速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雄安新区文物调查工作计划,国家文物局迅速批复同意。6月25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业务人员组成联合考古队正式开始对雄安新区文物调查工作,到7月15日已经按计划完成了中期发展区200平方公里的文物调查和起步区100平方公里的文物遗存初步勘探核查。
此次共调查文物遗存79处,其中,新发现古遗址44处,复查文物点35处。“目前正集中力量编制《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并于8月15日前提交审核。”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总领队毛保中说,中期发展区之外雄安新区文物调查工作,按计划将于收秋之后全面铺开,年底前完成。
毛保中告诉记者,南阳遗址是雄安新区仅有的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战汉时期遗存,有学者认为可能曾经是燕国的都城。
雄安新区设立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第一时间组织编制了南阳遗址2017年考古工作计划,并迅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
目前南阳遗址考古工作获得了重要发现,确定南阳遗址东南、西南角城垣、南城垣和西部大型夯土区和陶业作坊区,南城垣长700余米;新发现南阳遗址周边10处同时期文化遗存,形成以南阳遗址为中心、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东周、汉代遗址群,为确定南阳遗址性质和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资料。
记者查询发现,南阳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 14 公里的南阳村村南 200米处,遗址的东、南、西三面有故河道,即“南河”、“后河”、“东河”、“西河子”,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遗址呈长方形 , 东西长 800 米 , 南北宽 700 米 , 面积 56 万平方米。
目前,遗址保存状况基本完好。1981年春,容城县文化局在晾马台乡进行考古调查的过程中,在南阳村村南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址。当时征集清理出铜器、陶器、骨器等文化遗物40多件,其中的几件还刻有铭文和陶文。1984年出土的春秋时期钱币“尖首刀”,为该遗址的断代提供了充分依据。后经分析鉴定,确定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址。
由于南阳遗址尚未经考古发掘,因此还无法确定文化层堆积的详细情况。南阳遗址附近近20年来先后出土了“西宫”铜壶、“左征”铜壶盖、“燕王职”铜戈、“燕侯载”铜戈等一些重要的文物。这些器物都显示出了燕国制器的风格,其地理位置也与史书中所记载的燕国都城“临易”相近,因此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南阳遗址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毛保中同时还表示,2018年重点工作将是雄安新区2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进一步文物勘察,并将同时开展部分遗址的考古发掘或试掘,一方面最大限度服务于雄安新区建设,另一方面也为日后的雄安地区考古学课题研究积累考古资料。
“南阳遗址考古工作将继续推进,继续调查勘探,并适度开展考古发掘,寻求探索南阳城址完整的功能布局,如墓葬区、手工业区、核心建筑区、城垣范围等。”毛保中说,雄安新区另一处重要国保单位新石器时代任丘三各庄遗址考古工作也将有序展开,以上各项工作计划编制已初步完成。文/记者张丽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